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48    次浏览
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疾病的治疗。技术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治疗腹泻、便秘这些胃肠道病症,还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过敏性疾病、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光电检测、自动控制和与之配套的操作软件等,用于采集粪便、分离粪菌,获得高度纯化的菌群,再经内镜或者引流管将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十二指肠末端。本报讯 (记者赵晖)昨日从天津大学获悉,全球首套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研发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由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光程学院副教授赵友全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张发明团队联合研发。据介绍,该系统可以实现粪菌的自动采集、分离和纯化,从而使得粪菌移植能够实现全程质量可控,并有望纳入标准化粪菌移植的临床指南当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樊代明高度赞扬了该系统研发成功对粪菌移植领域医学发展的贡献。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技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3年十大医学突破”之六、世界经济论坛所评2014年有望实现的“世界十大前沿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治疗腹泻、便秘这些胃肠道病症,还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过敏性疾病、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迄今,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了粪菌移植治疗。目前,进行粪菌移植的难点是,许多流程都要人工进行,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粪便中一些成分,比如寄生虫卵,人工很难分离,而且医护人员要忍受异味。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该系统包括光电检测、自动控制和与之配套的操作软件等,用于采集粪便、分离粪菌,获得高度纯化的菌群,再经内镜或者引流管将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十二指肠末端。“这些流程,若人工操作需要1到2个小时,而智能系统操作仅需10到15分钟,方法标准,质量可控。而且系统还安装有除味装置,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是好消息”。“我们虽然不是医生,但也想为患者解除痛苦。我们看到了各种难治性肠病患者,有的患者一天去40多次卫生间,打止痛针都无法止痛,太痛苦了。”赵友全团队跟踪了整个粪菌移植治疗过程,经历了从选择粪菌捐者,人工准备、采集粪便,为患者移植菌群的全过程。“术后不到半小时,患者痛感开始减轻,两天后就可以出院了”。看到粪菌移植技术为患者带来的“神奇”疗效,赵友全团队坚定了要研制自动化仪器辅助医疗工作的决心。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去了20多次该医院,学习、体验,跟踪临床……而医院相关人员来了天大10多次,交流效果和体验。就这样“你来我往”近1年的时间,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终于研发成功,并在2014肠病与粪菌移植学术会议上首次发布。